欢迎访问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

专题活动

  • 中国领导人才论坛开幕式及主体演讲李俊清点评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李俊清点评。
    摘要:刘峰教授关于软权力、硬权力一系列概念的阐述,董教授的关于八字方针,萧教授把一个政治素质操作化了,先行先试的方法让我们特别感慨。李俊清特别指出:党的领导在国家和社会领域不断地延伸和拓展,党和政府的关系如何处理,党和企业的管理如何处理,党的组织跟董事会、监事会怎么协调好,党跟社会领域的关系。我们不能说把强化党的领导变成一个口号、一个理念,得变成行动。

  • 中国领导人才论坛开幕式及主体演讲杨河清演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原院长杨河清:一个被忽视的问题——劳动过程中的人才保护。摘要:以往人才研究多强调人才培养、发现和使用,却忽视了人才的保护问题。在采用日本学者的成熟量表进行调查后发现,中国有三成人处在过劳死的边缘。通过将效率这一变量加入适度劳动和过度劳动模型分析后发现,过度劳动会带来消费萎缩效应、人力资本回报效应、就业排斥及就业挤出效应。过度劳动的原因主要是劳动者的被动和精英者的主动,即使用雇佣劳动者的组织让劳动者过度劳动创造价值及因人才对过度劳动认识不足,由劳动者自己主动造成过度劳动。

  • 中国领导人才论坛开幕式及主体演讲方振邦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方振邦:领导干部绩效管理的迷失与困惑。摘要:首先从“道”和“术”两方面指出了党政领导干部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指出绩效管理的核心是化组织的战略为所有人行动的过程。随后方振邦着重介绍了其所提出的战略性绩效管理系统模型的核心内涵,即三个目的、四个环节、五个关键决策。这个模型包含顶层设计部分,主要包括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和战略四个要素,这是“道”的部分;“术”的层面,指的是将顶层设计部分转化为行动所使用的技术方法,常用的技术方法有目标管理、标杆管理、KPI、平衡记分卡等,其中前两者是非战略导向的,后两者是战略导向的。

  • 中国领导人才论坛开幕式及主体演讲杨百寅演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导杨百寅:集体领导力的有效性。摘要:杨百寅教授回溯历史,认为集体领导是我国自古以来即有的领导形式,要学习和借鉴古代治理经验。集体领导强调,领导要有领导核心,领导班子成员既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决策机制是民主集中制,且遵循集体主义价值观,需要班子成员有顾全大局乃至牺牲自我的精神,同时拥有共同的的理想和价值观。在通过案例分析集体领导的具体形式后指出,当组织面临转型时,权力需要集中以减少改革的阻力,当组织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后,权力分散有利于其生命周期的调节。

  • 中国领导人才论坛开幕式及主体演讲刘廷扬演讲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人力与知识管理研究所所长刘廷扬:变动时代的关键领导力——自转领导。摘要:身处瞬息万变的时代,领导者要有自我核心价值观。除此之外,领导者取得进步需要个人的内省力,即自我检讨与自省的力量,也需要团队的力量。刘廷扬指出自转领导的内涵即领导者以自己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为基础,根据现实境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行动。他用佛教词汇“观自在”与“观世音”解释了实现自转领导的途径。观自在,即认清所处的情境。观世音,即关注大方向的同时,关注微观层面的变化趋势。因此,领导人必须要孜孜不倦地努力地进修与学习才能实现“自转领导”。

  • 中国领导人才论坛开幕式及主体演讲周志忍点评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原党委书记周志忍点评。摘要:杨河清教授的研究题目非常有意思,有几个现象值得大家关注。第一个现象,政府公务员现在压力很大,出现了不作为;第二个现象,好多领导岗位填充不起来,补不起来,人家不愿意干;除了过劳之外,对于干部的保护,可能真的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方振邦老师的题目是比较大,周志忍认为迷失是方向性的,应该处于“道”的层面。杨百寅老师的集体领导,认为集体领导以及有效性的研究要结果中国的现实环境来具体研究,因为在中国法治制度还不太完善的地方,有些奇怪的现象,比如说它正式权威和非正式权威是不一样的,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 中国领导人才论坛开幕式及主体演讲王建民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王建民点评。摘要:王建民教授指出杨河清教授的观点是顶天立地的,关于过劳死这个问题,王建民教授认为可以用制度规范来解决。对于绩效管理,王建民教授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指出企业的绩效管理实践跟书中的理论有时候会有很多的差异,需要理性认识,因为企业的管理不是按照企业管理学的管理,需要要老老实实地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关于杨百寅教授的领导力研究,王建民认为在中国领导人必须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不可能有集体领导的机制的,并结合他的研究课题具体阐明观点。刘廷扬教授研究是中国式的管理研究,从观察中国的现实,用中国的思想,包括一些文化的传统做研究,王建民教授认为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 中国领导人才论坛开幕式及主体演讲潘千里演讲

    北部湾经济区重大人才项目学术委员会委员,广西到校外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潘千里:北部湾经济区重大人才项目成果分享。摘要:潘千里首先结合自己的健康长寿之道,作为领导者不仅要适度劳动,为人处事还要无野心、无贪心、无亏心。接着他介绍了北部湾经济区重大人才项目成果,解读了北部湾经济区如何依靠社会的力量,通过设立专家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机构建立当地人才发展机制,并介绍了当地借举办不定时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竞赛活动和建立常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服务站咨询机构所获得的积极人才培养效果。

  • 中国领导人才论坛开幕式及主体演讲王辉演讲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导、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辉:中国传统文化与组织中领导行为。摘要:王辉教授结合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思想阐述了他对于新时代领导力研究的理解。第一是在领导力研究中继承中国传统的外儒内法、恩威并施的思想。第二方面,王辉教授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集体主义思想、儒家文化传统与西方现代领导力研究中的自恋因素对领导力的影响,研究在中国语境下,领导人才如何把握自恋和谦卑的度。报告的最后王辉教授强调,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的思想应该被引入领导力的研究当中。

  • 中国领导人才论坛开幕式及主体演讲刘俊生演讲

    中国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刘俊生:党政领导干部流动政策分析。摘要:刘俊生结合十九大报告中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的转变,指出人才流动是人才要素的有效配置,有利于激发人才的内在潜力,具体分析了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这两类人才从体制内流动到体制外及体制内流动到体制内所可能面临的政策障碍,认为政策障碍主要来源于户籍、社保和身份三个方面。他强调了人才重塑重点在于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最后通过分析,他指出,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体制内外人才流动已经顺畅了很多,但是还存在很多政策壁垒和不良的政策环境,尤其在中高级和专业技术人才流动方面。

  • 中国领导人才论坛开幕式及主体演讲田小宝点评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田小宝点评。摘要:潘千里介绍的是国家都关心的事情,关于大学生也就业过程中间、职业生涯的设计和帮忙,这件事不是少数人干的,从党政国家领导人到各级社会组织都得关心这才好办。他指出王辉教授这么好的研究成果,大学老师们费这么大劲,怎么把它变成应用方案?这么好的研究文化,似水也罢、如山也罢,最后肯定是辩证的,这个东西怎么变成在企业优秀管理人才的发现、培养、甄选,乃至任用的一个实施的方案,变成若干企业可以复制、可以大家共用的东西?这是值得花大力气去关注的问题。

  • 中国领导人才论坛开幕式及主体演讲尹凌青点评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干部,北京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尹凌青点评。摘要:尹凌青认为,真正的文化就像中国的象棋一样,这个人才,一共有三种,帅气、将才和匠才。实际上体制内外的流动有很多障碍,比如说虽然公开招聘了,招聘进来的副总不敢拿当时约定好的薪酬,因为正职比你拿的还少。体制内到体制外也有障碍,比如说想去教个书没职称,想去干别的没有社保,很多现实问题解决不了。关于人才,她提出了“五度“”,第一要有一个高度,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为上,才能做领导,再一个必须有一个责任的高度,三人为众嘛,利益相关者都得协调好,第三度是要有一个深度,第四个度是要有一个成长的速度,第五度是持续的温度。